改变药师“证到人不到”监管不能乏力

2015-12-02 16: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今年底所有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已具备执业药师的药店,却常常不见执业药师的身影,空留一张《执业药师注册证》于墙上。(北京青年报12月2日)

药店本质上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商业组织,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为保证药品购买者的生命健康,避免误用、错用、滥用,为消费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执业药师理应成为药店“标配”。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尴尬的。正如北青报记者的调查结果,“形同虚设”的执业药师面临着注册率高而在岗率低的尴尬局面,挂靠租证、身兼数职的情况非常普遍。

造成这种怪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执业药师供应不足,寺多僧少。据广州日报报道,全国约有47万余家药店,但目前注册职业药师不足30万,再考虑到诊所及医院药房的需求,全国医药市场尚需200万执业药师才能满足需求。

此外,执业药师的工资不高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据中国药师协会理事叶真介绍,北京的执业药师平均工资在4000元左右。北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中小城市了。

的确,寺多僧少,工资不多是导致执业医师乱象的重要因素,但真正要改变执业药师“证到人不到”,关键还是要靠监管发力。部分药店敢于虚与委蛇,通过挂靠执照的方法“堵”上药师缺口,执业药师敢于多点挂靠,通过身兼数店,增加自身收入,说明监督把关存在“真空地带”,即便是执业药师人证分离,证到人不到,药店仍可正常营业,药师也照常获得收入。

所以,解决药师“证到人不到”,关键要让监管发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等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对药店该罚款罚款,该整顿整顿;对执业药师也要依法追责,问题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吊销其执照。

通过媒体普及药师常识,并开辟消费者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实现多元共治。目前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配备药师的相关要求,这也给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机,让一些人证分离的药师蒙混过关。毕竟,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是有限的,群众的主动检举揭发应成为监管制度的重要补充。

监管到位了,部分药店和药师暗渡陈仓的伎俩也就失效了。药店自然会把心思放在增设药师岗位,提高药师待遇上,药师也必然会主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靠本事吃饭。如此一来,药店服务提高,效益提升,药师收入增加,队伍壮大,消费者安全得到保障,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