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动物 有没有市场?

2015-11-28 09:3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克隆动物 有没有市场?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博雅日前宣布,将与韩国秀岩生命工学研究院合作,在天津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厂,最终每年生产100万头克隆牛,还将生产狗甚至濒危物种。

克隆是从英文clone音译而来,意为无性繁殖,即用生物(动物和植物)自身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的DNA来复制繁衍后代,也即一种单性繁殖方式。然而,大多数生物在今天形成了由两性的性细胞(精子和卵子)互相交换DNA来繁衍后代,自然生育形成的这种繁衍方式最重要的理由是,交换基因会将两性的优秀基因相加或相乘,因而后代更为健康和强大。因此,克隆在今天被视为人为的非主流的繁衍生命的方式。

不过,克隆的科学意义已得到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肯定,两名获奖者——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和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山中伸弥的研究证明,成熟、特化的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变成身体的所有组织和生命。这意味着,即便动物或人因衰老而无法产生生殖细胞,甚至两性生殖细胞无法交融,也可以通过获取特化的成体细胞,如肠细胞、皮肤细胞等来重新孕育生命,实际上就是生命的逆转,因为定性、定型的成熟细胞的DNA仍含有发育成一个生命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也因此能重新孕育生命。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多利羊于1996年诞生于苏格兰,更加证明了克隆的意义,高级生命无须两性生殖细胞交换基因也可繁衍后代。今天,克隆动物的意义和市场价值在于,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动物性食品和产品,而且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转基因产品,例如让动物产生α-1抗胰蛋白酶、血小板、红细胞生成素(EPO)、生长激素等。克隆动物一般是将转基因与克隆结合起来,即先把一些特殊的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的DNA中,如EPO基因,待到确定这种基因能在动物体内或产品中稳定地表达出EPO时,如其奶中含有EPO,才将动物的细胞用于克隆,以产生后代克隆动物,让克隆动物的后代源源不断地生成EPO。

现在,博雅公司与韩国秀岩生命工学研究院合作,要在天津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厂,其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牛奶等的需求,次要的目标是克隆某些特殊动物,如警犬。

不过,社会对克隆动物产品的需求首先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克隆出来的动物食品是否安全,这种安全不仅仅是对人,而且对于动物自身和生态环境是否安全。其次,人们能否放心消费克隆动物食品。再次,这类产品是否能产业化并获得巨额利润。显然,后一个条件受制约于前两个条件。

大量研究表明,克隆动物对于动物自身是不安全的。由于克隆动物违背了高级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繁衍模式,因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多利就是一个范本,它患有多种疾病,并因早衰而被处以安乐死。1998年2月20日,法国克隆小牛玛格丽特刚出生不久就死亡,后来确认,玛格丽特之死与严重的基因缺陷有关。2001年日本克隆出了8头牛,但出生后不久就有4头死亡,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不能抵御感染。

至于克隆动物食品对人的安全问题,迄今为止,既没有证据证明克隆动物食品是有害的,也没有证据证明它们是安全的。不少人担心,克隆动物食品的害处大于益处。例如,由于克隆动物容易出现早产、畸形和夭折,喝克隆牛奶和吃克隆牛肉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

不过,世界各国对待克隆动物是不一样的,欧盟偏于谨慎和保守,而美国趋于大胆和开放。欧洲议会今年9月高票通过禁止克隆农畜和销售克隆牲畜,其理由并非是发现了克隆动物食品对人类不安全的证据,而是发现克隆动物的后代比常规繁衍的动物有更多健康问题。

另外,如果中国要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厂,还要突破中国人的传统保守心理。因为,人们会认为这不是经过自然方式孕育和培养的动物,吃这样的食物可能不安全,至少有很多不确定性。此外,中国政府能否批准克隆动物食品上市,也是一个重要门槛。

所以,中国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厂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充满了巨大的商机,但还得看中国人和中国市场能否接受。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