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久治难愈的顽疾,究其原因,有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的原因,但终究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是,一些隐性的“吃空饷”行为却危害更重,值得我们倍加警惕。要想让“吃空饷”的人没有空子可钻,管好权力者手中的权力,严惩“吃空饷”的“蛀虫”,还需从制度上发力。
首先,完善制度堵住“吃空饷”编制漏洞,加大对编制管理的定期考核力度,确保“在其位,谋其政”,并逐步推动财政和人事分开,提高人事制度的法制化。
其次,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吃空饷”的当事人不能只退响了事,要从严处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对清理结果负总责;坚持实事求是,严禁瞒报、漏报各类“吃空饷”人员;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打击报复、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再次,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吃空饷”的干部要拉入黑名单,规定年限内不得评先树优和提拔,对查出的“吃空饷”的典型案例,适时在新闻媒体曝光,既让他们“丢人显眼”,又让他们接受社会监督,逐渐使全社会对“吃空饷”现象“零容忍”,有力刹住“吃空饷”的歪风邪气。对于组织工作不认真、公示信息不全面、受理举报不及时、执行政策不彻底的单位,要责令其立即改正并“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