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查处了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从10月1日起,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致使无证餐厅在平台上“畅通无阻”。
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于今年10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被舆论称之为“最严食品安全法”,不仅明确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还明确了消费者在网购时的权益和维权办法。按照新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这也预示着,微信上卖私房菜得办证了、网购食品可向第三方平台索偿了。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能停在纸面上“一劳永逸”,期盼网络交易平台的自省自律,而让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得以保障,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从深圳市市场稽查局食品稽查处联合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管委福田局查处的几起案例来看,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等网络外卖平台,均未对入驻餐厅是否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证件进行审查,以至于网络外卖平台的入驻餐馆“乱花渐欲迷人眼”,鱼龙混杂。而根据法律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可见,如果食安法真正“秀秀肌肉”,那么这些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就会有严重的后果。这应该给类似的交易平台以深刻的警醒。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越来越青睐网上订餐,因此诸如“美团外卖”、“大众点评”以及“饿了吗”等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同时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多分得市场上的蛋糕,一些网络外卖平台秉承“捞到碗里就是菜”的原则,大肆进行“扫街”式的野蛮扩张,出现对商户资质审核不严的情形就不可避免了。“食以安为先”,一些毫无资质的餐馆堂而皇之登上网络交易平台,其危害不言而喻。近年来,媒体曝光的食客们因从网络交易平台购得食品食用后发生的安全事件已有多次,而此类消费者因这些问题无法维权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有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作为坚强后盾,这些对入驻商家存在审核不严的网络交易平台的运营商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以促其规范化运营。
不得不说,过去网络食品交易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实体经营者自行开设网站,或者通过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开设网店,其问题的出现往往比较简单。然而“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等是一种综合型的交易平台,而且已经成为了国内食品领域的品牌,希望这些交易平台能爱惜自己的羽毛,强化自律和自省,将那些无资质的商家拒之门外。同时,各地监管部门也要拿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网络交易平台不合乎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另外,将群众的举报一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