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人人共处的“金钥匙”

2015-10-28 18: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退休老太到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因办事未果,飙起脏话,遭该中心申报登记管理科副科长何某掌嘴。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对何某作出撤职并调离工作岗位处理。

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每天和群众打交道的是代表和展示政府形象的特殊群体。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比其他人更高一层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素养。同样,作为普通公民,也应具备一定的文明修养,办事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办不成就简单地认为故意刁难。

应该说,通过机关作风建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几乎没有,换来的是一杯热水和几句暖语。但是,任何事物永远都不是绝对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几年来争论不休的“老人倒地扶不扶”话题,面对道德的反复拷问,至今没有公认的结果。

作为政府官员,理应尽其所能为所有来办事的群众服好务,让他们满怀希望而来,不带失望而去。对于不符合政策的诉求,必须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清楚,这就是岗位的必然要求。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和对骂。即便觉得委屈,也要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心理准备,始终牢记“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古训。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民,有了难处,找有关部门反映本无可厚非。如果对方拖着不办或敷衍了事,可以当面责问,也可向其上级领导反映,怎可说出“不信你女儿不生重病”的话来?要知道,当今社会,当面咒人是最让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很容易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每个人都有父母、孩子,谁都愿意他们健康平安。推己及人,本文老太的行为难道不该受到社会谴责吗?科长挨了板子,老太该不该挨呢?

一位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在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的当下,公民的文明素养不能越落越远。大家知道,法律永远不会是“灵丹妙药”,因此在强化法律约束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约束,去弥合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缝隙,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马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