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深化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十八大以来,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片赞扬,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然而,也有一些基层干部以反腐影响了福利为由,对反腐败斗争“不感冒”。有的干部以不作为来变相抵制作风建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变成了“脸好看、门好进、事不办”,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担责任,成天无所事事。有的干部并不收手,依旧我行我素,利用手中的权力乱作为,在他们眼中,权力就是用来变现的。
对乱作为的干部,必须举起利剑,从严处罚,让他们付出代价,绝不能让他们的行为继续败坏党和政府形象,让一些群众误以为反腐力不从心。对那些不作为的干部,也不能听之任之,给他们养尊处优的机会。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切不可纵容,否则,不作为、乱作为的病就会传染,不仅会让那些干事创业的干部寒心,还会阻挠正常的工作开展,影响来之不易的反腐败成果,破坏好不容易巩固的民心。
少数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大多言之凿凿,主要表现在,认为反腐败导致他们的福利减少,因而没有积极性了。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迷惑性,试图获得同情。可是,这样的干部叫人如何放心?这样的干部在条件满足后,真的会改头换面吗?放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作为、乱作为的职工,是很难保住自己的职位的。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干部又凭什么想保住自己的工作,还谈条件呢?
退一步说,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行动,取消的大多是灰色收入和不合理的福利制度,有何不可?比如,改革公务员的养老制度是必然的,基层干部不应该有意见。基层干部不仅要看自己目前享受的福利,也要看自己作出的贡献以及周围群众享受的福利。如果只跟过去相比,不跟周围人相比,显然是不公正的。基层干部要牢记宗旨和使命,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只想着一己之私,想着高人一等,这样的心态是畸形的,要不得。
从中组部近日印发的通知可以看到,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不过,不是放松反腐,而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不能让歪风邪气干扰了反腐行动。这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对所有的基层干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