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减少是公车改革硬道理

2015-10-22 09:22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已全面完成,共取消的3868辆车都已经规范处置,2000多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区市也已基本完成车改总体方案制定。可见,公车改革正从“雷声大”不断走向“雨点大”。

一直以来,公务用车费用高乃我国公车制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调查显示,此前全国公务用车总量达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至2000亿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在6%—12%之间。公车消费数额之巨,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也易滋生腐败。

正因为如此,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节约公务出行成本,减少财政支出是其重要目标,这也是评价公车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从已经完成的中央国家机关车改中可以看到,短短的一年时间,成效明显,兑现了改革之初的诺言。单从节支层面来看,其节支效果要好于预期——明确的节支率是不低于7%,而实际测算的是10.5%,实现了减少财政支出的目标。

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全面完成已经打赢了全国车改的第一场“硬仗”,紧接着,地方车改便要向上看齐,向下发力,乘胜追击,把公车改革不断推向纵深;落实车改宗旨,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将节约下来的成本更多地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及改善民生。

这方面,北京也一直走在前列。整体上来看,北京车改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让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在具体方案上,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组建了“公车车队”,由多个委办局“共享”,这一模式既为“停驶”的公车提供了流向渠道,更为公务出行节约了大量成本。无疑,这对其他地区的车改,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用。

当然,地方车改在融入改革大势的同时,也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改革方案。既要服从于发展,也要服务于工作,在不影响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方面和减少财政支出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总而言之,只有地方车改都能完成一场场“硬仗”,公车改革最终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如果说,合情合理合法是公车改革基本要求,财政支出减少则是公车改革的硬道理。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向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