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力挺,控烟便能成功

2015-06-17 10:5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按照《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未能在营业场所禁烟的商家将被处以最高可达1万元人民币的罚款,违反规定的个人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这个紧随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新政刚一出炉,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此,大家都充满期待。

控烟并不是一个新命题,早在古代便有控烟活动。比如,离我们较近的明清两朝,都不止一次地发出控烟条令,如在衙门等公共场所,禁止官员、衙役们吸烟,同时也要求国民戒烟。但是,吸烟行为并未被阻断。近年来,在控烟上,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如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首个禁烟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2011年5月颁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然而,令行禁未止,公共场所的吸烟情况依然严重。

此次出现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最严格的一部控烟法令,虽为“史上最严”,但它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科学立法、紧扣现实。虽然,之前存在着并不算成功的控烟尝试,使得人们对控烟令的效果存在疑问,但是,对于北京这次的控烟行动,无论是北京市民,还是全国人民,甚至世界舆论,都纷纷为之点赞,支持者占绝大多数。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北京的这项法规走在了最前沿,让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每一项法规的颁布和施行,总少不了一些质疑和消极的声音。《条例》也不例外,一些人认为,《条例》过于苛刻、过于严格。如个别“烟民”表示,“室内禁止吸烟可以理解,室外也禁就有些‘强人所难’”。而且,个别媒体也认为北京这次控烟或是“昙花一现”。实际上,严不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来看一看“禁烟大户”,如美国加州的贝尔蒙特小镇,规定在任何公共场所、公园、营业场所、公寓(包括自己家)、汽车(包括私家车)内都不得抽烟。连自己家和私家车都不允许,控烟范围不可谓不广;再看处罚,违反法规被举报,立刻处以高额罚金,并且有关部门有权利驱逐被举报人,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再比如西班牙,吸烟最高可罚60万欧元;还有法国,“烟警”整天四处巡逻,让你根本找不着吸烟的地儿,等等。比起他们的严,我们只能说是更有人情味、更温和了。退一步来说,在健康和生命面前,《条例》就算再严格,也不为过。

大家都知道,北京这次颁布的“控烟令”,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故而谓之“史上最严”,这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在控烟上的坚强决心。更重要的是,《条例》颁布后,各种控烟行动便立即铺开,该劝阻的劝阻,该处罚的也绝不含糊。以前控烟实效的不乐观,大多缘于“只见法令,不见施罚”,才让控烟法令沦为了一纸空文。“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北京控烟,不留间隙的切实行动,让禁令真正落地,不难想象,这是为它的成功埋下大伏笔。因此,这也绝非一些媒体认为的控烟执法只是“昙花一现”。

具体来说,一则,《条例》提供了具体量化的指标,易于实施。如“违反规定的个人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是否该罚,该罚多少,都有清晰明确的法律依据。二则,毫无滞留的实际行动,让条例真正发挥威力。比如,到目前为止,控烟令实施已逾两周,据北京卫生监督所通报,目前已开出8张罚单,涉及3家单位、5名“烟民”个人,罚款总额超过6000元。用法律的铁腕让违规“烟民”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律己慎行。不仅如此,北京还计划招募一批控烟志愿者,包括控烟宣传志愿者和志愿协管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用来补充控烟宣传、执法的力量,这又是控烟行动上的一大引擎。三则,控烟范围涵盖公共区域的全室内,让“吸烟区”的辐射、“示范”作用消失。如首都机场关闭了3座航站楼内的所有吸烟室,织密控烟网,让监管之手触碰到公共场合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控烟除了加强监督、依法惩处之外,宣传工作也非常重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思想上“控制”吸烟者,更能从行为上“控制”吸烟者,增加他们的戒烟自觉性。比如,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控烟宣传标语、标志,户外荧屏滚动播放控烟宣传片等等,近几日,在鸟巢的大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轮播的控烟大图像,为营造禁吸氛围起到了良好作用。

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鸠毒奇莫居。对社会而言,控烟是手段,是为了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个人来讲,戒烟应是目的,是为了远离伤害,重获健康。戒烟不仅是让自己、让家人远离尼古丁的伤害,也能减少对他人的危害。现在,中国每天大约有3000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而死,数据触目惊心,禁烟已刻不容缓。控烟的对象是“烟民”,他们是控烟行动中的真正主角,要从根本上杜绝吸烟,还要看“烟民”们能不能做好自己。对此,每一位“烟民”都应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自觉加入到控烟行列,守护健康、从我做起。而且,戒烟也没有想象中的难,比如,主持人孟非跟人打赌21天就把烟戒了;由此可见,戒烟难不难,关键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决心。

吸烟的危害已成共识,控烟的行动百利无一害。不要迟疑,不要摇摆,不要观望,更不要认为控烟是“昙花一现”。你停止,控烟便多一份正能量;你力挺,控烟便能成功!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向浩